【歐洲生活二三事】拉雪茲神父公墓的黑暗觀光

2020-05-25

 

走進生者與死者並存的巴黎,這禮拜小編要和大家一起到拉雪茲神父公墓探險。準備好了嗎?一起上路吧(上路這兩個字好像怪怪的?)

拉雪茲神父公墓是近期巴黎黑暗觀光的重要景點。17世紀時,拉雪茲神父隨著路易十四到郊外躲避投石黨之亂,他在暴亂結束後修建了美麗的花園跟寓所,從此這裡成為耶穌會教士們居住的地方。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神父的花園被徵收改建成公墓,成為了巴黎第一個位在市區邊緣的大型公墓⚰️,容納被廢除的聖潔者公墓和其他小區的遺體,同時也是歐洲第一個以花園景觀設計為主的公墓。雖然聽起來似乎很優,但這座公墓在初期卻不受歡迎,一方面是因為離市中心太遠,和巴黎公墓在市區內的傳統不同,另一方面,人們也不喜歡下葬在沒有教堂祝福的墓地。

為了避免公墓空置,政府於是將許多名人,包括小說家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劇作家莫里哀(Molière)、哲學家阿伯拉爾(Pierre Abélard)和其愛人哀綠綺思(Héloïse)遷葬到這裡。這個策略大獲成功,名人的加持使拉雪茲神父公墓成為炙手可熱的墓葬地點。目前公墓中有超過兩三百萬的「居民」在此長眠,排隊等候名單更是落落一長串,即使管理單位用合葬和火葬來解決空間問題,墓地依舊供不應求。

其實,走進拉雪茲神父公墓,就可以理解這裡為什麼成為死者安眠、生者漫步的熱門景點。墓群分區安置,由中央大道與蜿蜒小徑連接,死者的姓名旁邊,寫滿了對他們的思念或讚美。墓塚上各種別出心裁的雕刻:小狗、鋼琴、抽象畫等,讓人忍不住停下觀賞。晴天的公墓沐浴在陽光微風中,陰天的公墓也有一絲寧靜的況味。與其說它是悼念死者的墓地,倒更像充滿文化氣息的露天博物館。

下次若有機會造訪巴黎,不妨到這裡來擁抱生命與死亡吧!也許能和珮宇學姐一樣,獲得寫作的靈感和心靈的邂逅呢。

#李珮宇2019墓園如何成為觀光景點以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為例

 

絕美的蕭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之墓

圖片來源:

https://www.contiki.com/six-two/dead-musicians-society-pay-homage-frances-music-icons/?fbclid=IwAR3TlDsL8ds_bjrfhh8uKsn1Uihsqse_xlXn7tcz07RzfD4nnzATyvywSRw

 

詩人羅登巴克(Georges Rodenbach)之墓,粉絲在他手中擺放一支玫瑰致敬

圖片來源:

https://www.pinterest.com/pin/321092648407858876/?autologin=true&fbclid=IwAR3VKfFEBzbd9ksnhPNoY2AhD1Q66x9RaMSB_19J-4BRNFocKHHfyABzlLU

 

被愛意盈滿的王爾德(Oscar Wilde)之墓

圖片來源:

https://www.beyondthelamppost.com/tomb-oscar-wilde-paris-france/?fbclid=IwAR1gFFKbhJdcJjnr_v2YpXulIEcg2J01YUU7Dnw-ufnTtzciCueG5YnTsRM

 

電影《巴黎,我愛你》中漫步在拉雪茲神父公墓的情侶

圖片來源:

https://54543tavistock6198.blogspot.com/2011/11/textual-analysis-paris-je-taime-pere.html?fbclid=IwAR2v0zdQa88DGcX7owXtveUVFEhW43GuyX5EA_r3irRjV6iiFVSFD69qELs

  • Pos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