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碩士論文
入學姓名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備註 |
96年入學 |
|||
劉富美 |
地話 (terroir)意涵之轉變:以法國勃艮第葡萄酒區為例 |
張峻嘉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柯雁馨 |
法國諺語反映的葡萄酒文化 |
邱大環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李 懿 |
二十世紀初英國工藝美術發展-現代設計之形塑 |
邱大環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陳瑾瑜 |
英國Battle遺產觀光符號的建構與展演 |
葉秀燕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李妤玲 |
臺灣旅客之歐洲郵輪旅遊體驗研究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倪子涵 |
德國「文化地景」—分析十三位導演在「德國09」的敘事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97年入學 |
|||
林湘蘋 |
臺灣赴歐青年志工之旅遊實踐與反思現代性研究 |
葉秀燕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沈玟均 |
歐洲流行音樂節-基於現象學之觀光體驗研究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楊又欣 |
性/別觀光─台灣男同志之歐洲想像與身體展演 |
葉秀燕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黃雅惠 |
文學觀光意象的探討:英國莎翁故居之個案研究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劉虹麟 |
歐洲文化首都之文化形象與歐洲認同:以格拉斯哥與利物浦為例 |
劉俊裕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許巧瑜 |
威尼斯面具嘉年華之觀光體驗研究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黃繻寬 |
文化觀光發展要素與類型: 以荷蘭城市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宋純慧 |
從《世界城市圖》(Civitates Orbis Terrarum)詮釋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歐洲旅遊的概念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吳為緯 |
彼得潘與阿德尼斯: 2000年至2010年間歐洲男裝中男性圖像 |
陳春燕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羅德恩 |
《情遇巴塞隆納》與電影觀光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蔣宜汝 |
觀光中的情緒政治:臺灣遊歐沙發客經驗敘事 |
葉秀燕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98年入學 |
|||
黃佳珮 |
巴黎‧再現-臺灣重旅遊者的再凝視與攝影實踐 |
李素馨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許祐綸 |
以凡爾賽宮當代藝術展Joana Vasconcelos Versailles探討法國文化遺產之轉型與爭議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張凱婷 |
法國羅瓦河葡萄酒莊觀光體驗研究-以Ackerman酒莊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徐 薇 |
臺灣旅遊書-以巴黎為例 |
路狄諾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陳婷妤 |
單車另類觀光:臺灣單車族跨歐旅程實踐之研究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蔡詩韻 |
勃艮第的葡萄酒觀光研究–以伯恩市為例 |
邱大環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99年入學 |
|||
涂雅喬 |
創意與觀光:巴塞隆納經驗之個案探究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陳乃瑜 |
博物館體驗之形塑與意涵-以利物浦之城市遺產博物館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李文心 |
觀光真實性的形變與意涵:以德國歷史城市哈美恩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駱彥伶 |
哈利波特的電影觀光-台灣觀光客的魔幻凝視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吳欣曄 |
巴黎甜點美食觀光:台灣觀光客的文化消費實踐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王思宇 |
試論包浩斯文化資產的重構與發展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賴仟妮 |
從音樂傳統與歷史,探討維也納音樂城市形象之塑成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羅雅馨 |
從BBC Proms談古典音樂的普及化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洪郡汝 |
比較角色扮演者(coser)及自助旅行者之角色涉入與自我體驗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100年入學 |
|||
蔣嘉惠 |
文化資本之流動-試論龐畢度中心行動博物館文化民主化之實踐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蘇安婷 |
英國文創園區經營管理之研究:以珠寶特區與藍外套文創園區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劉怡君 |
搖滾音樂觀光:Rock Werchter音樂祭展演及其消費體驗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戴瑋琪 |
法語旅遊指南中的旅遊資訊分析:以1855-1870年的巴黎為例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賈涵珺 |
臺灣赴歐洲音樂遊學團之研究-以致凡音樂院夏令營的歷程為例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徐藝真 |
創意與工業遺產的永續發展: 以英國鐵橋谷與德國關稅同盟礦區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羅凱勻 |
吸血鬼與漫遊者:從《夜訪吸血鬼》重構後現代觀光客之凝視 |
賴守正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黃璽允 |
柏林遺產的再現、詮釋與觀光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計畫口試 |
101年入學 |
|||
何信華 |
文化再生與工業遺產轉型之社會影響:荷蘭西瓦斯廠文化公園之個案研究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李金瑾 |
黑暗觀光景點的歷史詮釋與形象塑造比較:以達浩集中營紀念館、薩克森豪森紀念博物館與奧茲維辛-比克瑙國家博物館為例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邱啟倫 |
參與行為模式對於跨文化適應之影響研究-以臺英青年交流計畫為例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陸亭亦 |
英國茶文化觀光之歷史景點發展與探究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陳品元 |
文化遺產吸引力建構:以法國羅瓦河流域布洛瓦城堡和狂人國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沈芸可 |
文化觀光客類型與旅遊行為之探究:以亞維儂藝術節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鄭 瑋 |
英國Brick Lane創意觀光:從台灣觀光客看旅遊實踐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林 芛 |
另類英國酒吧觀光:CAMRA旅遊導覽書的研究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邱珮雯 |
足球遺產作為文創運動觀光:以利物浦足球俱樂部為例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王怡加 |
文化節慶與文化觀光發展:以2004歐洲文化之都法國里爾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楊羽絜 |
阿莫多瓦電影中的互文性 |
路狄諾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廖可萱 |
沙發衝浪主的文化期待:以接待歐洲沙發客之臺灣沙發主為例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102年入學 |
|||
童欣婕 |
由黑暗觀光與博物館實踐探索柏林猶太博物館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陳韻萍 |
後工業城市之觀光發展-以德國魯爾區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陳于穠 |
文化治理與族群多樣性:以龐麗碼頭博物館為例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趙美筑 |
大型節慶與文化再生:以2013年歐洲文化之都-馬賽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尹懷君 |
揮之不去的「他」:從全國黨代會論元首神話的實踐、再現與殘留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楊謦綾 |
德國對外文化政策與臺灣之實踐-以台北歌德學院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羅翊寧 |
福爾摩斯影視觀光:文化創意展演與旅遊實踐分析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邱健倫 |
樂高迷創意的消費生產與反抗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吳億萱 |
節慶之文化社會影響-以里昂燈節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張江寧 |
拉丁語的歷史脈絡與《哈利波特》裡的符咒 |
賴守正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劉尚栩 |
啤酒在德國歌謠中的文化角色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計畫口試 |
林庭亘 |
臺灣旅客之歐洲文化想像與旅遊動機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103年入學 |
|||
梁 郁 |
文化旗艦場館與都市再生之研究─以貝爾法斯特‧鐵達尼號紀念館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賴晏翎 |
無形文化遺產的再現─以利物浦之披頭四觀光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張雅涵 |
電影新浪潮──以楚浮及楊德昌的作品為例 |
路狄諾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張芷寒 |
從安妮之家的案例探討文化觀光的形象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計畫口試 |
陳彥妡 |
歐洲文化在日本的歷史景點發展探究─長崎出島和蘭商館跡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李俐欣 |
二手市集作為節慶活動的城市影響─里爾大型二手市集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李悠禎 |
從伸展台到博物館:亞歷山大麥昆的時尚藝術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何逸媺 |
休閒?教育?以威瑪世界遺產志工計畫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錢桑香 |
哈茨山的女巫與其他傳說故事對當地觀光的影響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許寧倢 |
虛擬博物館作為兒童藝術教育之推手─以Tate Kids網站為例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104年入學 |
|||
豐源 |
Cristiano Ronaldo作為品牌:名人形象塑造、CR7與新男性氣質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許艾薇 |
莎士比亞女角的在現—以「前拉菲爾派」為例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黃郁庭 |
文化創意的另類實踐:以法國布瓦布榭莊園為例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莊家懿 |
布雷根茨音樂節藝術觀光:台灣觀光客的文化消費與實踐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蔡宜庭 |
畢爾包文化再生之發展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何芃諭 |
節慶主導之文化觀光發展—以法國南特為個案研究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李珮宇 |
墓園如何成為觀光景點—以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為例 |
賴守正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林子雯 |
藝術創意文化的一戰之百年紀念:以英國Poppies Wave藝術計劃為例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105年入學 |
|||
陳靖佳 |
荷蘭起司文化和歷史之探究—以阿克馬地區為例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蔡宜家 |
跨文化認同、自傳與圖像小說的結合—以《未來的阿拉伯人》為例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羅世筌 |
阿姆斯特丹男同志空間塑造與另類創意觀光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張心宇 |
巴黎時裝週作為品牌事件—時裝秀展演分析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李致穎 |
「沒人站在人的角度看事情」:英國黑色電影中的倫理 |
路狄諾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王鐿婷 |
亞爾薩斯的目的地品牌策略與意象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計畫口試 |
106年入學 |
|||
張啟傅 |
布魯塞爾漫畫觀光:漫畫牆面景點之創意實踐與城市體驗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吳立婷 |
大型旗艦場館與文化主導再生:以波爾多·葡萄酒之城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陳信愫 |
柏林圍牆遺產再現與旅遊體驗—以東邊畫廊、查理檢查哨與柏林圍牆紀念館為例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陳渝涵 |
聖家堂之藝術觀光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鍾宛彤 |
荷蘭阿姆斯特丹紅燈區性觀光建構與文創改造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盧中彥 |
安達盧西亞地區的世界文化遺產之形塑與再現:以阿爾罕布拉宮為例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黃子庭 |
從齊克果的哲學觀點閱讀柯慈的著作:「恥」–以大衛、盧里的磨難為例 |
路狄諾 老師 |
通過計畫口試 |
107年入學 |
|||
王乃立 |
莫內花園藝術觀光:景點建構與旅遊實踐分析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黃曉青 |
《風之影》的文學手法及巴塞隆納城市意象之探討 |
馬里奧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郭盈希 |
世界文化遺產之管理:以法國勒哈佛爾為例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張語軒 |
新魯汶大學城「鎮袍」意象之塑成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計畫口試 |
陳浩締 |
從漫遊者理論看《午夜巴黎》的空間漫遊和穿越時空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高妍妮 |
博物館的解殖實踐:以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為例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李香君 |
顛覆父權視角:阿莫多瓦電影中的女性形象逾越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魏沛瑄 |
漫畫中的刻板印象—以《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為例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高順玲 |
赫爾辛基作為永續城市:概念與實踐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計畫口試 |
梁芷淇 |
從記憶文化和博物館詮釋分析“東德博物館” |
石斌宏 老師 |
通過計畫口試 |
108年入學 |
|||
謝宇琛 |
愛丁堡藝穗節治理之研究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劉宇庭 |
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的全球傳播—台灣觀眾的文化消費與實踐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周盈如 |
法國米其林指南全球在地化與其臺灣在地化策略分析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宋繼旻 |
路易斯·卡若爾的陰性書寫:《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中的女性意識 |
梁孫傑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盧蓮恩 |
社會參與式藝術引發之聚落再生實踐:以西西里Farm Cultural Park為例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計畫口試 |
呂紹薇 |
動物諺語跨文化比較研究—西語及華語中的「牛」 |
馬里奧 老師 |
通過計畫口試 |
張博融 |
獨立遊戲線上博覽會作為實驗展演與體驗創新:以Indie Arena Booth Online 2021 為例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張舒涵 |
柏林博物館島的藝術觀光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計畫口試 |
賴怡穎 |
現代旅遊者眼中的君士坦丁堡:該城市於二十世紀初歐洲旅遊指南之意象 |
路狄諾 老師 |
通過計畫口試 |
王婕齡 |
德語新詞研究―以德國2020年代表非詞為例 |
陳學毅 老師 |
通過計畫口試 |
109年入學 |
|||
鄭貫文 |
里昂舞蹈雙年展的展演文化政治:以第十九屆2020非洲主题及傑曼·阿科妮舞作為例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論文口試 |
陳萱 |
柏林Techno音樂場景之形成 |
賴嘉玲 老師 |
通過計畫口試 |
林明姍 |
德國創意城市網絡研究 |
劉以德 老師 |
通過計畫口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