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生活二三事】Melody學姊專文I:義大利家庭生活文化

上個月和大家介紹了旅居義大利的Melody學姐🏃‍♀️繼學姐的歐文所學習歷程、職場分享之後,大家瘋狂敲碗的學姐專文I:義大利家庭生活文化🇮🇹終於來啦😍😍
去義大利之前,聽了許多朋友描述義大利人的家庭關係,許多書籍文章都描述義大利對家庭價值的重視🧐,以及他們的家庭團結擴及整個家族成員的互動上,不是僅僅像現今的台灣比較趨向「核心家庭」的概念。除了書籍,時尚品牌Dolce & Gabbana 的廣告中不只是年輕模特兒占版面,還常常出現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大家族光鮮亮麗的絢麗場面,也傳達出西西里家族文化傳統👨‍👨‍👧‍👦。另外像是義大利食譜中總是有個能幹的女性可以為了她的家庭做一手好菜,或是祖傳秘辛食譜以及背後的家庭故事,在在體現他們注重家庭團聚的時光🥂
去了義大利之後,對於義大利家庭的看法略有不同。並不是因為覺得義大利人對於家庭成員的關愛並不如自己所想像的,而是我對於家庭成員關係的想像有些失真。義大利家庭,正如任何一個家庭會面臨的問題,有許多內部紛爭、父母離異的情況。由於宗教制約,義大利一直到1970年才將離婚合法化。完成法律離婚手續極度繁雜:需要先完成2-7個月分居,之後最少要經過三年才可以正式進入離婚手續,一直到2015才縮短期限到大約兩年👨‍⚖️。義大利除了在歐盟中結婚率是最低的,離婚率也跟其他國家不相上下(可見義大利的宗教法律制約擋不了離婚的決心💔)。除了離婚,有更多人是父母親並沒有離婚,卻和伴侶住在一起的,從小成長在複雜關係的小孩屢見不鮮。但是我發現父母親的婚姻關係是父母親自己的,並不會影響他們對小孩的關愛。身邊的義大利朋友,他們父母親或許離婚、分居,爸媽之間完全沒有直接往來,有的父母親各自找到其他伴侶,但他們對於小孩的照顧絲毫沒有減少,甚至會帶著另一半愛這個孩子🥰。舉例來說,我朋友回義大利過節,隔離期間直接住在她爸爸的伴侶的家裡,之後再回去和媽媽團聚過節,聖誕節還要分成跟爸爸的家庭以及媽媽的家庭成員慶祝,每天幾乎是趕場跑趴的方式和家人親戚共度佳節,但朋友也覺得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我內心替他感到高興有這個多人關愛他,也默默佩服他的超強社交能力💪
#家,到哪裡都是家👨‍👩‍👧
在台灣時觀察我先生與他家人的互動,雖然遠在九千公里的遠方,他的父母親還是每兩三天就會打電話來關心,幾乎沒有時差的即時幫忙。有一次收到他媽媽用中文寫給我問候跟祝福的卡片,讓在台灣的我和我先生感受到強烈的被照顧感,也默默佩服對方父母親和孩子站在同一線的精神。2021年的最後一天,我在倫敦和我先生的家人以及親戚度過。由於親戚的女兒在倫敦剛懷孕不適合回義大利慶祝,因此我們直接飛過去與他們團聚✈️。大家七嘴八舌地聊在倫敦的大小趣事,一邊擀麵皮做披薩🍕,一邊準備餡料。當我做的比薩出爐後,大家相當給面子的一邊稱讚一邊大口吃,笑笑鬧鬧場面相當熱鬧。而跨年一結束回去倫敦旅館的路上,清冷的街道相較和義大利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光,真的深刻體會到義大利人只要聚在一起就是家。同樣的情況像是當我和先生搬到德國曼海姆城市時,他的家人開車上來幫忙搬傢俱,跟我一起去傳統市場教我可以買什麼食材做義大利菜,都讓我感到家庭的溫暖的力量✨
綜觀而論,傳統的義大利家庭價值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概念,絕非廣告或是刻板印象中家家都是和樂融融的天倫畫面,而是根據不同地區宗教影響力的程度,政治團體將傳統家庭價值政治化而有所不同。以地區而論,義大利北部的Veneto 和南部的Sicily 比較偏向傳統,而中部Tuscana, Emilia Romagna地區家庭文化比較多元。另外,1990 年代之前的義大利基督教民主黨(DC)、1990 至今的中央右翼政黨都將傳統的家庭觀念政治化。經我的觀察,無論義大利家庭是否如傳統觀念一般的組成和互動,最重要的還是他們熱情、多話、喜歡分享交流、團聚的性格,讓他們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感受到家庭的幸福🥰
哇小編也是透過這篇訪談大開了眼界呢🤓原本對義大利的家庭文化只是很粗淺的刻板印象,到現在有了更立體及全面的認識!新年的腳步也近了,小編在這裡先祝福大家都能享受和家人團圓相聚的時光,也祝福學姐的旅居生活一切順利喔🙌🙌
  • Pos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