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旅遊二三事】英國急診室看診經驗(上)

2020-06-15

 

抱病遊歐,英國急診費用是❓

大家都知道台灣的健保舉世無雙,歐文所實習和雙聯的學長姐們,一定都是把藥帶滿帶好才敢出發。但如果萬不得已,非得看醫師時怎麼辦呢?今天小編為大家請到去年赴法實習的Cindy學姐,來和大家分享他在英國就診慘痛但溫暖的經驗。

以下為學姐視角:

每每造訪歐洲,我的魔障就是必定感冒,即便是熱浪☀️襲擊的炎炎八月,還是被比利時任性的天氣給陰了,咳嗽咳了三星期,還差點吐在白金漢宮。

事情是這樣的,去年八月我先在法國昂傑實習,事後回比利時新魯汶進行田野調查。由於出發前新聞接連報導歐洲各地高溫,於是我的行囊衣物格外簡便,不是無袖洋裝就是無袖上衣與薄裙,而且連件薄外套也不見蹤影,是故,我到新魯汶沒幾天就感冒了,其中一個田調還是邊咳邊完成的(真是辛苦受訪的教授了)。慘的是連我到波蘭、西班牙、英國遊玩時,咳嗽依舊與我形影不離,病況沒有好轉,反而愈發嚴重。

來到巴斯克借住熱情的友人家,眾人見我咳到天荒地老,卻一點也不覺得我是負擔,反而開車載我上山下海(真的是又去爬山又去海邊游泳)到處遊玩,每隔三四小時的小酌還總招待我一杯又一杯的冰啤酒,搭配一盤盤的tapas,絲毫不覺得病人的飲食該與一般人有異(我倒是吃吃喝喝得很盡興,能吃能喝就是福?)。他們雖擔心,卻也不覺得我的情況太嚴重,帶我到藥局買蜂蜜口味的咳嗽糖漿,說他們生病喝這個就好了。可是我仍舊沒好,五天過後,我又再度帶著咳嗽飛往倫敦了。

某晚,我在青旅的廁間狂咳,咳到發出連聲乾嘔,門外不時有好心人敲門關切,問我需不需喝水。隔天一早,我猶豫著還要不要去白金漢宮,可是想到已付了24鎊的門票,且五年前已錯過一次,不曉得何時會再訪倫敦,我還是決定抱病去參觀了。

參觀前我便開始反胃,一拿到導覽機,嘔吐感立即襲來,我的嘴裡頓時充滿唾液,情急之下我趕緊詢問身旁工作人員廁所的位置,得到的答案竟是廁所要走完全程才會出現… …。我一聽更是無力,好在工作人員靈機一動,拿了一個印有白金漢宮的金色塑膠袋給我,讓我充當嘔吐袋。

由於實在太不舒服了,還一度要吐出來,工作人員問我要不要去醫護室。一聲對講機,我便由一個駐點醫護人員帶領,穿過神祕通道,來到一間放了一張病床的醫護室。

年輕的男醫師看起來應是實習生,溫和地指示我坐上病床,倒了一杯水給我。已忘記醫師是先耐心地諮詢我的身體狀況為我填表,還是先幫我輕柔地在指尖抽血了,只記得拿著British Red Cross的Patient Report Form,上頭location of incident欄位寫著Audio Distribution Buckingham Palace London字跡,出了醫護室的我宛若新生,也許是一股心安,也許是一股暖流,我的嘔吐感竟煙消雲散。

好景不常,待我走完一遭白金漢宮的State Rooms,我的嘔吐感又回來了。幸虧這次我在大片草皮旁看見了廁所,二話不說,手刀奔向救命天堂。我關上門,掀起馬桶蓋,安詳地蹲下,望著馬桶裡的水,放聲咳嗽,也做好嘔吐物隨時噴發的準備。大概是咳得太大聲又太久了,門外不時傳來問候聲,問我需不需要幫忙。接著在我抵達Warren Street站,一出車廂便跪地一吐(我終究還是吐在金色高級的白金漢宮塑膠袋裡了)的警鐘敲響後,想起了白金漢宮醫師建議我去離我青旅最近的倫敦大學醫院,我便認命拖著病體掛急診去了。

看完Cindy學姐在歐洲的抱病經歷之後,大家是不是也發現歐洲人看待疾病的觀念和我們很不一樣呢?通常我們感冒就會想馬上去診所看醫生,但是歐洲人卻是輕鬆以對,照樣出門玩耍、不忌飲食,讓感冒自行痊癒,嚴重一點的話頂多去一般藥局買糖漿來喝,真的是看病文化大不同啊❗️那麼究竟學姐真正去到倫敦的急診室之後又遇到了什麼文化衝擊呢?讓我們下周繼續為您揭曉‼️

倫敦大學醫院等候區

圖片來源:歐文所Cindy學姊提供

倫敦大學醫院外觀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Pos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