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國際情勢動盪的當下,法國哲學家裴呂松(Corine Pelluchon)認為,二十一世紀的啓蒙運動必須實現一個希望,而這一希望的基礎建立於修復人類與生態、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是,放棄破壞性的暴力發展模式,以及捨棄支配、統治他者的心態。
本場講座將以哲學的角度出發,探討二十一世紀新啟蒙運動的樣貌:人類如何在認知自身脆弱性的同時,也對他者—無論生物或環境—秉持著開放的心態,並重新思考與之共存的方式。
講座資訊:
時間|2025/12/5(五)14:00 – 16:00
地點|師大博愛樓四樓413教室(圖書館校區)
講者|Corine Pelluchon 柯琳・裴呂松
– 法國居斯塔夫·艾菲爾大學教授
– 2025年榮獲德國圖賓根大學Dr. Leopold Lucas獎
– 2020年榮獲德國Günther Anders批判性思維獎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n8Ch9wVdrCLLW8zT9
主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臺灣歐洲聯盟中心
協辦單位|中法比瑞文經協會、臺法文化教育基金會
*講座以英文進行 This lecture will be conducted in English.

相關活動
前向大海——海洋存有論與生態存在主義
Heading Out to Sea – Marine Ontology and Ecological Existentialism
講座資訊:
時間|2025/12/2(二)14:00 – 16:00
地點|中研院文哲所 二樓會議室
講者|Corine Pelluchon 柯琳・裴呂松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XAfvtb45MH6KTnng